研究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专家观点 > 正文

老运河人偏爱浙江24小时!大数据报告出炉!运河周边变化竟然这么大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中国大运河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流淌了2500年。它流经6省18市,溯游1797公里,联通南北、贯穿古今,是流淌着的经济命脉。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启动了中国大运河从漕运之河向文化之河转变的按钮。

视觉中国

中国大运河主要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等河道组成,其中又以京杭大运河最为出名。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自古因水而生,因水而兴。2019年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个推大数据通过对杭州运河周边人群综合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省外年轻人开始在运河边扎根,扮靓了千年古运河的新人设。

老运河人恋恋不舍的家园

运河畔是晚间休闲好去处

72岁的杭州市民陈大爷住在运河边的一栋老房子里。从1964年参加杭州运河的航运工作开始,他与杭州运河相伴相栖已有53年时间,他觉得“大运河就像母亲一样哺育了我”,而最自豪的事也是成为了运河的船长。他人生中的5次搬家,都因为舍不得运河,最终还是搬到了运河边,最近的一次离运河只有2分钟,现在也就5分钟。

像陈大爷这样祖辈生活在运河边的老运河人还有很多,但是运河边的生活已不再是以往简单的晨起逗鸟、饭后散步。“运河的变化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天翻地覆’。”陈大爷说,运河上的船、桥、房子还有生活的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河边越来越热闹,原来的老厂房变成了年轻人的工作室,运河边还经常能看到健身跑步、演奏音乐的景象。

拱宸桥是运河杭州段著名的遗产点之一,因此个推大数据选取了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半径2km范围,进行了人群变化的研究。个推热力图显示,从凌晨到傍晚,运河杭州段人气始终很旺,运河畔已成为市民游客晚间休闲好去处。

大运河文化带筑巢引凤

文化、餐饮店铺遍地开花

近两年,运河杭州段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筑巢引凤,有趣又高品质的文化类、餐饮类店铺在这里遍地开花。

运河边高新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9年同比2018年增长了50%,这里面不乏大众熟知的运河财富小镇、富义仓创意空间等,它们的出现带来了运河的新生。

在运河杭州段的文化类设施排行上,影剧院以56%的增长位列第一,其次分别是文化宫、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和博物馆。

以杭州运河天地的比高电影院为例,这里原本是杭州的大河造船厂,但时过境迁,只剩下9幢老厂房。后来周星驰旗下的比高集团租赁了杭州大河造船厂9号厂房,开办杭州比高电影城。该影城的入驻无疑给周边居民和游客带来了新的文化打卡点。

除此之外,杭州桥西的博物馆群也相当亮眼,比如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西湖绸伞、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杭州这座城市重要的非物质遗产,现在也可在运河边的一座座博物馆里重温。

民以食为天,从运河杭州段的餐饮增长排行来看,多种餐饮类型在2019年实现同步增长,其中,运河边的中餐厅、大排档、糕饼店增势较其他餐饮类店铺更为明显。走到杭州运河沿线也不难发现,从运河天地、大兜路美食一条街到胜利河美食街,一路有吃不完的运河风味,既有高大上的中餐馆、西餐厅,也有接地气的大排档。

新运河人喜欢有道、keep

老运河人偏爱浙江24小时

新运河人90后孙小姐来自苏州,从苏州搬到杭州,离不开的是运河,她觉得“最幸福的事可能就是一辈子住在运河边了”。

从2018年到2019年,新运河人占比从31%上升到40%,运河“吸粉”能力逐渐增强。

个推大数据发现,杭州的新老运河人在年龄、消费水平、学历方面都有着一些差异。其中,新运河人在25-34岁区间占了42%,而老运河人在35-44岁区间人数最多;在消费水平上,杭州新老运河人的整体消费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新运河人的高消费水平和中消费水平整体占比较老运河人多;在学历水平上,新运河人的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人数都超过了老运河人,分别占比70%和18%。

从运河杭州段人群APP活跃TGI(目标群体指数)排行可以看出,新运河人更喜欢的APP是有道、keep、饿了么、小红书、知乎,而老运河人则偏爱浙江24小时、同花顺、我爱我家、东方头条、杭州公交。可以发现,新运河人紧跟时代大潮,够潮够范儿。他们比老运河人更关注美食和运动,并且喜欢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点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千百年来,运河人倚河而居、倚河而业。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已有5周年,杭州新运河人的出现与变化,不仅扮靓了千年古运河的新人设,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大运河在“活化”中重焕光彩。后申遗时代,相信会有更多高端人才、资本、项目落户运河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电话(TEL):86-514-87976982 传真(FAX):86-514-87311374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