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含沙量很小的白浮泉水引入大都城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郭守敬的水利才能。因为白浮泉与大都城之间的高差很小,直线的引水路线上有低谷、沟渠,水流无法抵达大都城。如果绕开这些低谷、河渠,则将经过西山山麓。在没有科学仪器测量的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西山山麓比白浮泉要高,因此这条引水路线也行不通。但郭守敬却是引水向西,让低处的白浮泉水流向了人们经验认识上的西山山麓高处。据记载,“上自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下流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西来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泉、龙泉、冷水泉和玉泉”(《元一统志》卷一),等等。经过水文测量,他“舍近求远”地设计水道,即不用沙河和清河的自然水道,而是向西,直到西山脚下修成渠道,既可输水,又可将西山的水收集起来,注入水渠之中,并汇集到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前身),再向南引入直至通州。“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郭守敬创新地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基准,不仅证实了白浮泉海拔高于西山山麓,还为此后各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