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运河文库 > 正文

《保护传承利用中国大运河》:生动讲述“无锡模式”

中国大运河起源于商周,形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无锡是中国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是大运河变迁的见证者、保护传承利用的先行者。无锡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工商文化历久弥新、运河精神生生不息。

孙志亮撰写的《保护传承利用中国大运河》一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解读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视角。该书讲述了三千年来无锡与大运河的故事,从中不仅读懂了流淌几千年的中国大运河,也读懂了千百年来与大运河相依共生的无锡,读懂了无锡在中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的地位。

《保护传承利用中国大运河》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8月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大运河变迁的见证者,下编是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先行者,共由6个篇章组成。全书图文并茂,系统梳理了大运河无锡段的前世今生和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从无锡是大运河变迁的见证者、保护传承利用的先行者等方面,讲述了保护传承利用中国大运河中的无锡实践、无锡贡献和永续利用大运河中的无锡探索。

作者孙志亮系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级规划师,第十二、十三届无锡市政协副主席。这是一部规划建设者呕心沥血之作,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无锡的一片痴情。

该书对无锡在保护利用大运河、活态利用运河文化遗产、深度挖掘运河文化、传承发扬运河精神等方面做了生动地阐述,全面梳理了无锡作出的许多可贵的探索。比如,1980年开启的无锡“古运河之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大运河;1983年在囯内率先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是国内第一个由地方人大立法实施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城市;2004年始建的北仓门文创园区,开启了运河工业遗产修缮利用的新途径;2006年4月《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的诞生,拉开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2007年利用茂新面粉厂工业遗址建设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成为代表近代工商业文化的主题博物馆。2008年建成开放的运河公园,是无锡建设的大运河文化公园,为中国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作了实践性探索。

运河悠悠,时光荏苒。运河文化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运河造就了工商名城无锡,无锡则不断续写着工商名城新的辉煌。毋庸置疑,永续利用大运河、活态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让工商名城无锡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工业遗产地、让徐霞客从运河出发的游线成为世界线性文化遗产,无锡仍在继续努力。(陈从广)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电话(TEL):86-514-87976982 传真(FAX):86-514-87311374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