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运河文库 > 正文

社科荐书丨《大运河长卷:中国大运河历史地理大百科》


关于北京的历史,人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北京城是水上漂来的城市。初听这句话可能让人有些困惑,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京杭大运河对北京城发展作出的贡献。从元代大运河通航开始,这条连接北京与江南腹地的水上通道就承担着将南方的资源向都城输送的任务—— 漕粮、农林物产、日用百货和建筑用材纷纷沿着运河北上进京,而北京城也通过这些顺河来的物资拔地而起。

明初,北京再度成为一国之都。一座新都意味着众多宫殿、坛庙、园林建筑的新工程的即将启动。为满足营造的需求,有两种木材必不可少,那就是楠木和杉木。它们盛产于湖广、四川、贵州等地,质地紧密,坚固耐用,但体形巨大,难于运输。采办木材的官员们往往会等到雨季来临,将伐好的木材编成木筏,利用山洪或人力将木筏推入溪流,再将木筏划入长江,之后才能进入运河北上。

除了木材,还有砖。营建皇家建筑常用的砖包括临清贡砖和御窑金砖。临清贡砖产自山东临清,这里也是运河会通河段的北端点。临清砖土质地细腻,从明永乐朝开始便用来生产城砖。砖土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修缮宫殿、坛庙、陵寝和城楼用的贡砖。金砖产自江苏。它的字,一来源于其质地坚硬、敲起来有清脆的金石之声 ;二来源于它是专供京城的建材,原本称为京砖,久而久之转音变为金砖。与砌筑墙体的临清砖不同,金砖主要用作地砖,在故宫、太庙、国子监和皇史宬等建筑中都能看到金砖。这两种砖材通过船运经运河进入京城,有时它们搭乘专船,更多的时候则是通过漕运船进京。

当木材砖料到达明清运河的终点—— 通州后,就会被转存入码头附近不同的仓库备用。这些仓库多名木厂,如通州的两座皇木厂和城内的大木厂、神木厂和台基厂。砖料下船后也存入砖厂贮存。久而久之,这些周围还出现了村落,如通州区的皇木厂村和砖厂村。明清两代,京城取用的建材大多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输入京城。

循着运河而来的还有美食。已经成为北京菜招牌的北京烤鸭,其原料以北京产的京白鸭为主,这种鸭子即是从江苏金陵的麻鸭培育而来的。鸭子顺着运河,进入北京的各个水系。经过培育,成为优质的家鸭品种,成就了北京烤鸭名满天下的美味,更被引入其他国家培育。

大运河沟通南北,让南边的丰富物产能够漂向北方,由此漂来了砖木,漂来了佳肴,漂来了各地的士农工商和独特文化,漂来了座座村庄,为流经之地漂来繁荣,更漂来了一座建筑宏伟、兼收并蓄的北京城。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电话(TEL):86-514-87976982 传真(FAX):86-514-87311374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